查看原文
其他

(连载)《昌都1950》 六:(上篇) 第九章 告别乐山他照相留念 北路先遣队奔赴雅安

勇哥 藏二代 2022-06-22


纪录片《解放西藏》上
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q0135d822gf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
全文10000字。阅读大概需要10分钟






2017年是昌都解放67周年。67年前,18军受命和平解放西藏,昌都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基础。实际上昌都战役只打了十多天,但准备这场战役却用了9个多月,由此可见昌都战役的艰难和重要。这9个月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,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。在这部英雄史诗里,所有的人都是英雄,所有的人都应该值得我们尊重和怀念。如今67年过去了,战争的硝烟早已不在,和平的阳光普照高原。


前世不忘后事之师,让历史告诉未来。



为了追忆那个火红的年代,我们以最大的可能性还原了那段历史。我们辗转成都、郑州、西安、开封、咸阳,又从成都出发,沿着18军当年走过的路重走乐山、雅安、二郎山、康定、甘孜,跨越金沙江,最后到达昌都,采访到了如今还健在的近30名当年的18军老战士,虽然他们现在都是耄耋老人,很多人正在经受病痛的折磨,个别的人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了,但当我们一提到当年进军西藏的情景时,他们的眼里总是闪现着自豪而幸福的光芒。那段历史成为他们生命里最难忘怀的情结。



67年前,他们都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,革命的理想主义在他们心中高于天,他们经历苦难却不离不弃,他们以苦为乐,为的就是“要把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”。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谱写了一曲最动人的乐章,他们那种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忍耐、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
今天,当我们重新面对和审视那段历史的时候,我们所追求的就是——铭记。










上篇


进军序幕拉开 将士整装待发

 






第九章  


告别乐山他照相留念

北路先遣队奔赴雅安

 

 

三月。


四川盆地的油菜花正开得灿烂,放眼望去,乐山郊外满目金黄。18军野战医院所在的乐山凤翔丝厂要恢复开工,因此,病人能出院的出院,不能出院的转到其他医院,野战医院另有任务。这段时间稍有空闲,趁着春光明媚,王树增和战友们一起去照相馆照相,作为进藏前的留念。





进军西藏前,王树增在乐山拍照留念。


 

这是乐山最有名的照相馆,由于部队即将出发,很多战士都来照相。门前排起了长队,王树增等了1个多小时才轮到。


从驻地出发前,他就已经穿上军装、打上绑腿,帽子也端端正正地戴上了。棉衣的袖子有点长,他简单挽了一下,显得很精神。


王树增很少照相,望着雪亮的灯光和三脚架上硕大无朋的大型木质座式照相机,他有点不知所措。


年纪约四五十岁的照相师傅对此司空见惯,他熟练地招呼王树增坐在照相机前面的一把椅子上。那个年代普通人是很少拥有照相机的,只有新闻记者或者少数有钱人以及照相馆才有相机,所以会照相的师傅是很受人尊敬的。


椅子旁边,是一个一米多高的圆形茶几,茶几上放着一个老式座钟,茶几前面放着一个塑料花瓶,花瓶里插着几枝红色的塑料花。这是四五十年代中等收入家庭的常见摆设。王树增坐在椅子上,不知如何摆姿势。照相师傅让他放松一些,把右腿搭在左腿上,他照着做了;然后,右胳膊很自然地靠在茶几上,左手规规矩矩放在右腿上面,有点紧张地望着眼前的相机——那犹如黑洞一样的镜头正虎视眈眈地瞪着他。

 

“注意——准备——1、2、3”,照相师傅的话音刚落,一道强烈的白光把年轻的王树增吓了一跳。老师傅说“好了”的时候,他还没回过神来。


三天后,当他从照相馆取回照片的时候,对着照片上的自己仔仔细细地看了好长时间——照片上年轻的解放军战士镇定自若,稳若泰山,脸上没有一丝慌张,透着自信与坚定。那年轻的目光仿佛能穿越时空,投射到遥远的喜马拉雅山上,在那里,即将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。


 


 

18军党委为了动员教育部队和向藏族群众进行宣传,于3月27日拟定了24条口号,并逐级上报至中央。西南局接到电报后当即指出:“不应忙于提出口号,而应着重民族政策教育,同时约束部队。可根据已了解的西藏社会情况、民族特点、生活习惯等,规定一些部队内部的必要守则。”两天后,毛泽东将18军的报告批转邓小平:口号有些不适当,又太多,请你动手修改,或重拟一单。据此,18军政治部发出学习民族政策的指示,要求全军认真学习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》,特别是关于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的内容;学习上级颁发的解放西藏的有关文件,行动上严格遵守三大纪律、八项注意和约法八章,尊重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,从思想上提高对政策的认识,理解民族平等、民族团结的重要性。拟定守则的工作由西藏工委委员天宝主持。





邓小平题词





朱德题词






刘伯承题词



天宝提出初步意见后,经过军政策研究室有关人员和专家的讨论,拟定了《进军守则》。这个守则由起初的23条逐步发展到30条。其内容包括尊重藏胞宗教信仰,保护喇嘛寺庙,未经许可不准进入寺庙,更不准住经堂;经同意参观寺庙经堂时,不摸佛像,不可吐痰放屁;女同志不可进经堂,男同志不可进女庙;不得在寺庙附近捕鱼、打猎;不得到“神山”砍柴、放牧;藏民族有天葬、水葬习俗,严禁围观、偷看;遇藏族同胞对歌跳舞,可参加观看,以联络感情;部队组织晚会、放电影,可设群众观看区域;救死扶伤,积极帮助藏族同胞治伤看病,与喇嘛、藏医发生不同意见时,尊重藏族同胞自愿;与藏族同胞接触,诚恳相待,不可问谁是谁的老婆;藏族同胞敬茶、敬酒、请吃东西,应双手接,要少吃一点,碗里要剩一点,以示礼貌;藏族同胞向我敬献哈达,可以接受,但应回敬哈达和茶叶等礼品;动用人力畜力,一律经过当地政府和头人协商解决;雇用骡马、民工,照价付款,严禁私派“乌拉”等等。此外,天宝还做了“西藏情况介绍”,并给干部们讲课。这些通俗明确的规定和讲解,是党的民族政策和军队纪律结合藏区情况的具体化,它规范了进藏部队人员的言行举止,既便于执行照办,又便于检查落实,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 

《立功条件》和《进军守则》颁发后,全军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立功运动和学习民族政策的高潮,推动了进军西藏的思想动员教育工作更加深入扎实地开展。


中央军委对西南军区拟推迟18军入藏时间的意见,于3月2日作出批复,指出:“中央和军委同意你们的各项布置。但现在不应动摇今年入藏计划的决心,而应力求在今年能完成计划。18军在蓉雅间大体完成肃清土匪的任务后,应分批设法前进。”


18军党委遵照西南军区转达的中央军委指示精神,于3月12日报告了具体执行意见:为争取今年进军西藏,决定以军副政委王其梅、第二参谋长李觉率侦察营和政策研究室及后勤人员,组成前进指挥所(简称“军前指”)进到康定,统一指挥第52师、第53师两支先遣部队。其任务是:调查西藏的政治、军事等情况,提出供确定政策的意见;调查进军路线,研究昌都战役作战计划;筹措物资,组织运输,采购牦牛以备随军运输使用;与当地政府和土司、头人协商组织牦牛运输支援等工作。决定北路先遣部队由52师师长吴忠、西藏工委委员天宝率154团配属军工兵营进到甘孜;南路先遣部队由53师副政委苗丕一率157团进到巴塘。


西南局、西南军区于3月13日批准了18军派出先遣部队的计划。




天宝和藏族群众在一起


3月27日,北路先遣部队52师154团在乐山召开了出师动员大会,军师等领导人参加。会后,张国华向154团赠送了“进军先锋”的锦旗。29日,军前指和154团出发时,乐山党政军领导和乐山人民倾城出动,热烈欢送。同日,由吴忠率领的52师前指在驻地夹江纳入进军行列,向雅安前进。

 





第十章  

挺进名山遭遇悍匪

他毅然朝自己开枪

 


 


誓师大会结束后,18军各个部队的任务已基本明确。三个师在把剿匪的场面和阵势铺开之后,也开始出动主力部队,分别进入18军军委所指定的剿匪地区实施清剿计划。


之所以18军对剿匪工作这么重视,其实是有具体原因的:除了川西土匪活动猖獗搞得民不聊生外,张国华也曾经与土匪展开过遭遇战。


自从接受了进军西藏的任务之后,张国华就会不时地从成都乘飞机去重庆,与二野和西南局的首长们商谈一些重要的问题。从乐山去成都,张国华都是乘车去,但是要途经土匪密集的新津和邛崃交界处。


虽然不断有部队将川西土匪的活动情况上报到18军党委,提醒军领导在脱离大部队活动时务必小心谨慎,但是在“军一号”看来,这没什么大不了的,自己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,还会栽在一群小小的“苍蝇”面前?


一次,在接到刘伯承的电报后,张国华马上从乐山赶往成都,然后打算去重庆开会。临走前,张瑞堂隐约感觉有些忐忑不安,因为不断地有消息反馈到他耳朵里:土匪现在越来越“疯”了,18军的一些部队连续在成都地区遭遇袭击,其中就包括第二批去雅安的夏景文他们。



张瑞堂和战友



 

为了保险起见,张瑞堂果断决定,要调一个营护送“军一号”去成都。不过,张瑞堂总是“倔强”不过张国华,历来行事不喜欢张扬的军长,这次坚持只带一个加强排去成都。


从乐山出发到新津,一路还算相安无事。到新津后,驻扎在此的部队告诉张国华,近来匪情严重,望军长斟酌考虑一番。这样的劝告在张瑞堂看来,其实是徒劳的,因为没有谁能比他更了解自己整天守卫的“军一号”。

 

“继续走。”张国华坐在吉普车上,抽着烟,从他脸上看不到任何的情绪波动。


出新津不到5公里,张瑞堂之前的忐忑不安成为现实,土匪“嗡嗡嗡”地围上来了,张瑞堂带着加强排拼死反击,双方都杀红了眼。张瑞堂内心闪过一个念想:如果土匪杀上来,如果我们全军覆没,如果……


电光火石间,张瑞堂不敢往下想,但是在他奋力还击的一刻,他告诉自己:以后,再也不由着“军一号”的性子来。


幸好,这群土匪见碰上了难缠的对手,占不到什么便宜,就开始从四面散去。张瑞堂的手心全是冷汗,使得他那把冰冷的枪更加刺骨:如果土匪知道他们遭遇的是18军军长,那绝对是要死磕。


张国华仍旧是大将风度,面不改色,指挥着加强排继续往前走。就在张瑞堂担心会遇上下一股土匪的时候,“神兵”及时赶到——原来,在成都的贺龙知道张国华路遇土匪之后,马上从成都调了一个团的兵力出来,迎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部下。


到了成都,张瑞堂松了一口气,但此时张国华却轻松不起来。他在考虑剿匪的问题,倒不是为他个人的安危着想,他深刻地感觉到:匪患不除,18军进军西藏就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。


所以,在54师率先


进行剿匪后,52师和53师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剿匪行动。这不,连有祥跟随53师就从夹江开始剿匪,然后在4月初进驻川西剿匪的主战场——名山。


 

 


名山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,东距成都90公里,西临雅安13公里。自古以来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驿站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名山县属于丘陵县,地势西北高,东南低,蒙顶山、莲花山、总岗山三山环列,地形地貌以台状丘陵和浅丘平坝为主。


解放前的名山,匪患连年,国民党在成都解放前夕就在此潜伏了大批的特务,继续进行各种破坏和捣乱。


在四川解放之后,潜伏在名山的国民党特务勾结反动势力,以“游干班”分子为骨干,勾结恶霸、地主,利用袍哥等封建组织,胁迫和欺骗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,建立起了土匪武装。一时间,“肃反救国军”、“川康挺进军”等势力蜂拥而起,遍及名山各乡镇。一些原来以抢劫财物为主的地方性土匪也大都被网罗成政治性土匪。


后来,邛崃、蒲江、丹棱、洪雅、雅安、芦山等地的土匪也陆续啸聚于此,达到上万人之众。这其中,有着郑化明所在的54师的“功劳”:54师率先在邛崃一带大规模地剿匪,虽然部队有所损伤,但是处于平原上的土匪一直都是被54师追着打,其情形很狼狈,最终退缩到了名山。当然,52师在洪雅、丹棱地区的行动也将土匪们逼到了“死胡同”。


盘踞在名山的土匪,其猖狂程度可以说是冠绝全川。他们在做着最后的挣扎,他们妄想死灰复燃。2月28日,一群“肃反救国军”从三面围攻名山县城。土匪首先破坏了名山到邛崃、雅安、眉山的电话线路,封锁了各要塞出口。午夜时分,千余土匪从县城的东街蜂拥而入,驻扎于此的名山县公安队第一分队因缺乏实战经验,稍事抵抗之后便撤出战斗。


不过,进城后的土匪受到了县机关干部和部分征粮工作队员的强烈还击。暗夜中,巷战无数。最后,人数占优的土匪没捞到什么好处,便四散逃离,并纵火烧掉了半个县城。


53师157团和158团一进到名山,就马上和当地政府联合成立了“名山县剿匪委员会”,53师师长金绍山为主任委员。委员会紧接着具体分析了该县的匪情,制定了具体的剿匪方针步骤,其首要任务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名山境内的大股土匪。


同时,名山县剿匪委员会”开始进行大面积的政策宣传,以发动群众,组成广泛的反匪统一战线。紧接着,群众搜山运动开始了,或几百人或上千人的群众搜山队伍,往往都会出其不意地歼灭一些小股的土匪势力。


由于大兵压境,18军在周边的县市形成了一个隐形的包围圈,名山的大部分土匪都龟缩在总岗山一带。53师当即决定,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,合围这股庞大的土匪势力,打一场漂亮的围歼战。


 

 


4月5日凌晨,约11个连兵力的剿匪部队分两路出发,准备一举围歼总岗山金狮寨一带的土匪。157团的4个连由左侧东进,157团机枪连副连长王成章率领7连的一个排负责这支队伍的给养,走在队伍的后面。


拂晓,4个连行至一个叫太平的小地方,改为了横队前进,与一个两千多人的土匪队伍不期而遇。战斗提前打响了,由于不熟悉地形,部队全线受到土匪攻击,相互失去了联系。


走在最后的王成章等人在附近的月儿岗、踏水桥一带受到百余名土匪的围攻。王成章率队一面还击,一面前进,但寡不敌众,十几名战士也被分割包围。


在踏水桥附近的几名战士与土匪激战良久,最后英勇牺牲在桥下。其余战士趁天未明朗之际分散隐蔽,有的返回县城报信。王成章等5人(排长于西兰、副排长姚树堂,以及战士胡小山和谭少群)被围困在月儿岗东南面的一片开阔地里,以三座坟茔和一棵青杠树做掩体,防御土匪进攻。


此时,天已大亮,土匪嚎叫着扑了上来,青杠树被打得皮开肉绽、枝叶横飞,坟边的石头也弹痕累累。战士们的头上落满了土块、石渣、树枝、树叶。


土匪形成了包围圈,彼此相呼应,用战术压制着王成章等人。在一阵交火之后,排长于西兰倒下了,胡小山扑上前去,抱着排长的身躯摇了摇,排长已经停止了呼吸,他的鲜血还在流淌。胡小山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,同时也喷射着愤怒的火苗。王成章大吼一声,4人同时疯狂地开枪射击。


这是一场没有退路、也不需要退路的战斗。


在抵抗了4个小时之后,王成章的右臂受伤了,机枪里也只有6发子弹,而在他身边,其余4人都已经牺牲了,鲜血染红了这片坟地。在敌人枪声稀疏的片刻,王成章回望着一起征战了多年的4位战友,悲痛地伸手扶正谭少群和于西兰的军帽,又挪动身子,理理胡小山的军衣,19岁的小胡此刻“睡”得那么安详。


坟地里一片沉寂,土匪叫嚣起来:他们没有子弹了,抓活的。


但是,土匪们却不敢直接冲上来,只是再次向坟地扫射。王成章靠在坟堆边,用手抹了抹溅在脸上的鲜血,忍着剧痛,吃力地扶着机枪,冷静地瞄准正前方的土堆。须臾,土堆后露出四个脑袋,“哒、哒、哒、哒”,王成章迅速点射出4发子弹,左边的两个脑袋顿时开了花,右边的两个脑袋马上缩了下去。


又是一段时间的死寂,土匪再次喊道:他肯定没子弹了,上。


两三分钟后,一个狗胆包天的土匪腾地跳了出来,一声枪响后,这个家伙应声倒下。


土匪又开始盲目地射击,王成章置若罔闻,他背靠着坟堆,吃力地拖回机枪,把枪托放在脚边,两手握着枪管,枪口抵着下颚,然后将右脚趾伸到扳机处。


此刻,王成章是那样的坦然和满足,他想到了自己远在安徽老家的父母,还有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那些战友,想到自己在党的培养下,由一个放牛娃逐渐成长起来……


土匪的枪声还在继续呻吟着,但他们还是不敢靠近。王成章生命中最后一次笑了,笑容中包含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怨无悔,对西藏的向往,以及对土匪的蔑视。


枪响了,王成章的最后一颗子弹,穿进自己的血液中,也穿透了古城名山的原野。


土匪们被王成章震慑了,半天没敢冲上来。最后,当土匪们你推我搡地走近坟地时,看到的是王成章的双手还死死地握着陪伴了他无数岁月的机枪。


土匪撤退之后,附近的老百姓从山上返回,并将王成章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就地掩埋。


王成章和他的战友们走了。半年之后,53师为名山剿匪交出这样的答卷:截止到当年9月,我军民共击毙土匪267人,俘、降、自新登记土匪12171人,缴获各种大炮42门,另有武器及物资若干……





国华在名山烈士陵园里的题词



 
 

“这是最艰苦的,也是最豪迈的战斗。”张国华这样想着,在他看来,名山剿匪是整个川西剿匪的缩影。张瑞堂这次很自觉地为军长递上了香烟,书桌上,张国华的墨迹还没有干:王成章及诸烈士,你们在肃清匪特时日里英勇牺牲,不愧为中华人民的好儿女。你们的事迹永垂不朽。安息吧,诸烈士,我们将解放西藏来纪念你们。


至此,进藏部队扫清了所有羁绊和纠缠,朝西藏挺进。

  

(名山县委党史办对本文亦有贡献)





(未完待续)



来源:西藏商报










z最心灵 +拉萨别处 

 两大微信公众号为您呈现最美雪域

长 按 关 

微西藏      最心灵

投稿邮箱:xzwszuixinling@126.com


拉萨深藏在人们心灵的“别处”,

因为你眼睛看不到的地方,才是“拉萨”。





 

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